“整容换颜”构建宜居宜游新城乡——“沙漠里‘长出’新产业”系列报道之五“巴彦浩特太美了,来之前和现在的亲眼所见怎么也对不上号哩,民族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厚,又很时尚现代,绿化还这么好,真是个宜居又宜游的好地方!”正在营盘山生态公园游览的海南游客陈秀芬,一边拍照一边禁不住赞叹。站在营盘山上放眼望去,一幅满目青翠、生机盎然的城市画卷徐徐展开:宽阔整洁的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各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流光溢彩,碧水如镜的巴音生态湖畔游人如织,古朴典雅的定远古城气势巍峨,一座座生态公园街心花园苍翠葱郁,一处处精巧别致的居民小区坐落于青山绿水间……与沙漠为邻的巴彦浩特,过去时常遭遇黄沙“兵临城下”的窘迫,城市基础设施也欠账太多。
“一定要补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短板,建设疏朗大气、舒适宜居、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按照阿拉善盟委、行署对中心城区建设的这一定位,围绕“山、水、绿、色、线、房、市、路、网、面”10个基本要素,巴彦浩特掀开了城市建设史上崭新的一页。
2016年以来,全盟实施城市“双修”工程90项,总投资约103.9亿元,全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布局得以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城市品位逐年提升。如今的巴彦浩特,已然成为一座让外地游客感到羡慕、本地居民感到幸福的宜居宜游魅力边城。大手笔勾勒园林城市——婷婷美景入画来7月8日上午,记者慕名前往位于巴彦浩特城东、贺兰山脚下的贺兰草原。蓝天白云下,碧草无垠,鲜花盛开,敖包耸立,彩旗猎猎,昔日沙石裸露、寸草不生的乱石滩,变成了景色宜人、美不胜收的城市草原。
微风吹过,绿浪翻涌,花香袭人。“以前这里除了水库,就剩下两座光秃秃的土山了。现在建设得这么漂亮,成了我们休闲踏青最爱来的地方。
我和家人经常来这里看看美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家住在附近的居民娜仁花笑呵呵地说。
沿着木栈道走进贺兰草原深处,数十名工人正进行草原修复作业。“贺兰草原项目规划修复草原6万亩,从2016年施工以来,已经完成了3万多亩。”正在现场指挥施工的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贺兰草原项目经理孙学雷告诉记者。
近两年来,阿拉善盟按照“城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院落景观化”的工作思路,以构建“见林”“显绿”“露水”的城镇生态景观为目标,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发生了由“绿在城中”向“城在绿中”的重大转变,重点实施了6万亩贺兰草原和敖包生态公园、丁香生态园、营盘山城市公园、南田湿地公园4个6000亩生态公园建设项目,以及九龙园、沙生植物园等5个生态公园的增绿提质改造工程。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绿色化建设力度,通过实施城区防护林、城边绿地和公园、山体、街景、巷道、社区绿化工程,拓展绿色空间,形成“点、线、面、环”相互衔接的园林城市绿色格局,打造出“城在森林中、人在花园里、行在绿荫下、乐在芳草间”的美丽环境,让居民群众在触摸绿色中提升获得感,在享受绿色生活中提升幸福感。“十多年前我刚来巴彦浩特时,这里只有王陵公园,城市绿地也很少。现在的绿地、生态休闲公园越来越多,我都走不过来了。
这城市是越来越美了,能居住生活在这么好的地方,我打心眼里感到骄傲!”老家在甘肃民勤县的李勇老人深有感触地说。从城中心的营盘山、生态园,到王陵公园、老盟委公园、沙生植物园、九龙园,再到东西南北环城路……一路走来,巴彦浩特处处枝繁叶茂、绿意盎然,风姿绰约、楚楚动人。“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和恢复了城区生态环境,也为阿拉善人和外地游客打造了多处观光好去处和新的旅游景区景点。
截至目前,巴彦浩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1%,绿地率达到35.1%,分别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6.1个和4.1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6.7平方米,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40平方米。”阿拉善盟住建局副局长李红霞说。巍巍贺兰山,倾听着阿拉善人的绿色誓言,见证着这座大漠边城新添的每一抹新绿。
大力度提升城市功能——边陲小镇靓起来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开出租车的周侠文师傅每天接送游客都要穿行锡林北路好几次。“新建的这条路把城区道路和外环路都连起来了,好走不说,还分散了车流量,再不受堵车这份罪了。”行驶在巴彦浩特镇锡林北路宽阔的6车道上,浏览着道路两侧修葺规整的绿化带,周师傅感到很爽。
从“优化城区道路交通网”入手,阿拉善盟不断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实施了巴彦浩特镇额鲁特大街、雅布赖街、腾飞大道、锡林路等17条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形成了“六横九纵”环网相联的城市路网结构,不但提高了城区道路通行能力,还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城市路网不合理、交通拥堵等问题,使中心城市的品质和宜居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巴彦浩特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23.12平方米,较2015年增加1.12平方米。从“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入手,阿拉善盟扎实推进供排水、供热管网改造和污水处理工程,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水平,增加集中供热面积,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实施集中供热。
对各旗区中心城镇加快推进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将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和措施由中心城镇向重点城镇、周边苏木镇有效延伸。据统计,2017年全盟燃气普及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71%、88%和98%。这几天,巴彦浩特镇居民王春琳一家一直沉浸在乔迁新居的喜悦之中。
她家原来居住在营盘山东坡的棚户区,在棚户区居民搬迁摇号选房时,王春琳家选到了一个好楼层。“住进新楼房,房子宽敞了,心里也敞亮了,家里要啥有啥,还有地下停车场,小区环境也很美。”发自内心的喜悦定格在了王春琳的脸上。秉持改善城区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综合品质的宗旨,阿拉善盟将城市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与城市拓展区开发相结合,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圆了一大批居民的安居梦、优居梦。
在巴彦浩特,先后实施了健康花园小区、景泰苑小区等12个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配套完善了城区公交站台、休闲座椅、垃圾箱、路灯、景观灯等公共设施;对定远营古城与古民居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启动了阿拉善盟“一带一路”国际雕塑公园建设,打造了“长调交响”“丝路驼乡”等6组标志性公共艺术雕塑……通过一系列城市基础功能升级改造项目,有效提升了城市宜居环境和文化内涵,让巴彦浩特这座边陲小城变大变靓。大格局谋划宜居宜游——城乡处处美起来走进距离巴彦浩特镇不远的巴彦霍德嘎查,沿着平整干净的主街巷望去,油路两旁绿树成荫、绿带环绕,一排排白墙红顶的新瓦房错落有致,一盏盏路灯排列整齐,一片片规划整齐的绿化草坪花团锦簇。居住区一侧,400座观光旅游采摘大棚整齐划一。
“这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给嘎查带来的新变化,不仅家家户户住上了新居,还实现了全部集中供热、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我们嘎查现在是集大棚果蔬采摘、育苗育种和花卉种植为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示范村,许多游客和城里人都到我们这里来‘乡村游’呢。
”嘎查副书记刘金花介绍道。走进嘎查的大漠绿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智能温室,绿树繁茂,鲜花盛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前来观光的游客马翠芳感叹:“这地方真好,绿树红花、小桥流水,游玩之余还可以采摘果蔬、欣赏田园风光,太值得一来了!”宜居宜游,不仅是城市,更重要的是城乡同步推进。阿拉善盟把宜居宜游城乡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从宜居宜游城市建设向宜居宜游乡村建设拓展延伸,于2015年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针对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实际,将全盟198个嘎查村整合为178个,将209个自然村融合为29个。
整合后,从乡村生态美、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上统筹谋划,斥巨资对全盟乡镇、嘎查村因地制宜实施了以“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为主题,以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为根本的宜居宜游建设,并对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同时,依托城镇、旅游景区(点)、旅游服务基地、交通主干线等节点,引导农牧民发展休闲度假、田园牧歌乡村游、生态农牧业观光游、特色美食牧家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等新型业态,强势带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使农牧民在宜居宜游乡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复合型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
通过宜居宜游乡村建设,该盟先后打造出巴彦木仁等10个示范苏木镇和希尼套海、巴彦霍德等18个示范嘎查村。在示范的带动下,如今,全盟所有嘎查村的农牧民都住上了舒适的新居,村容整洁环境美,村村成了旅游点,村村都有旅游亮点。
2017年,阿拉善左旗被授予“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示范旗县”和“国家卫生县城”称号,阿拉善右旗被评为“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先进旗县”和“自治区园林县城”,额济纳旗入选“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达标旗县”。宜居宜游建设,城市和乡村哪个都不能少!一个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的“大城乡”宜居宜游新格局,如今已经生动地铺展在阿拉善大地上。(记者白喜辉刘宏章李文明王坤王鹏)。
本文来源:大阳城集团娱乐-www.mysonoradentist.com